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汽車產業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擁抱自動駕駛已成為汽車產業的終極目標之一,背后不乏一群默默登山之人,金龍客車亦是大時代下為之奮斗,并且率先登頂的一員。
談及“面向開放道路自動駕駛小巴的產業化應用”項目立項的契機,項目總負責人張建宏說:“金龍與百度在2017年開始合作自動駕駛車型研發,當時主打的是封閉園區。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為適應市場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我們在2021年開展了面向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產品的研發?!?/p>
歷時9個月,金龍客車聯合百度成功研發了阿波龍Ⅱ車型,對阿波龍車型在線控能力、整車架構、造型、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等方面全方位重新定義,實現了從園區自動駕駛到開放道路上自動駕駛的跨越。在開發新一代阿波龍的同時,根據載人數的需求,項目組也開展了基于6米公交自動駕駛的研發,依托阿波龍架構及技術拓展,成功開發了面向開放道路自動駕駛巴士系列產品,奠定了我司在客車自動駕駛商業化領域的領先地位,也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站到了世界科技前沿。
爭分奪秒推進項目開發
在接到這個緊急的項目后,阿波龍事業部第一時間成立項目組,并充分發揮核心骨干成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不斷迭代的技術研發、千錘百煉的專業調校。
項目設計階段,大家發揚負壓車精神,加班加點加快完成設計任務,特別是秦景瑞、羅楠、盧波等表現尤為突出。他們頂住高壓、迎難而上,常常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最終項目設計完成時間提前了10天。
潛心篤志攻克技術難點
在項目開發初期,制動的小開度精度較差,點剎問題較為明顯,導致自動駕駛時乘客的舒適性體感不佳。制動工程師蔡仁智經過多次數據分析以及臺架測試得到豐富的試驗數據,從油壓和制動片摩擦系數入手,最終攻克了這個難題,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阿波龍車型雖然只有4米,但是各功能性零部件一個都不能缺少,布置難度大。為解決此困難,電氣主管羅楠帶領專業團隊重新定義電氣架構,用“集成式電氣架構”替代“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不僅大大節約了空間,更重要的是為線控車輛成功研發了基礎電氣平臺。
在項目小批量試生產階段,項目組發現由于阿波龍車型造型時尚前衛,對精度的需求完全突破了傳統客車的精度要求,導致制作工藝難度較大,量產流轉不順暢,并且安裝效果不理想。內飾工程師常勇聯合工藝、品管、供應商一起多次進行會議頭腦風暴,在保證成本變化不大、外觀不變的情況下,成功解決零部件的質量管控和安裝問題,提升了整車內飾效果。
眾人一心,其力斷金
除了傳統的底盤、車身、電氣、工藝工裝外,造型、電控、品管、試驗等專業工程師也參與了此項目的研發。在團隊中雖然大家分工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張建宏深有感慨地說:“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去做一件符合時代趨勢、具有獨特價值的事情,大家都充滿干勁!”
造型室工程師黃晨鳴在設計時與客戶一對一討論,精益求精,反復對設計雕琢修改,最終完成造型定版;工藝部門在任洪福工程師的牽頭下,長期跟蹤車輛一線生產,多次不停地進行工藝改進并優化流程文件;品管部門在傅志華主任的帶領下,將阿波龍車型列為專管項目,組織各部門對質量問題從前期收集到后期落地實施優化,一個不落地從頭跟到尾去解決;試驗工程師在陳為煜的帶領下,對整車進行嚴格的試驗測試,試驗后又針對問題進行反饋整改再測試,最終整車性能得到了完善優化;電控工程師康林在驗車調試階段經常是一跟車就是一整天,并且好幾次是晚上8點到家剛睡了一會,后半夜又被叫來支援,隨叫隨到、夜以繼日、任勞任怨。
正是因為研發團隊成員們加班加點,不畏艱難,身體力行,展現了超強紀律和高效作戰能力,面向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產品的研發才能如期完成。
長風浩蕩啟新程,未來金龍的研發人員還將繼續在技術研發創新上不懈追求,助力公司向著“成為智慧交通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愿景不斷前行。